宣化曾经很平遥
当前位置:首页 > 京西第一府 > 旅游景区
  发布时间:2017-03-31   信息来源:政府办
   


  “宣化本来可以很平遥的”,一些来宣化做文化旅行的人曾发出这样的感叹。

   “本来”两个字,透出无限的伤感与惋惜。
  
确实,宣化本来是很平遥,或者说曾经是很平遥的。
   宣化与平遥在地缘上的联系极为密切。这要归结于清朝大规模的走西口运动,山西人的走西口向西到了包头甚至更西的地方,向东则到了张家口的草原地区。所以宣化文化骨子里有相当一部分是山西化的,晋剧在宣化的流传和兴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从城市建筑来讲,其实宣化古城要比平遥古城大的多。平遥只是个县城,而宣化是个府城,县上设州,州之上才是府。而据记载,明朝宣府是北方重镇,其规模在全国仅次于北京,甚至比明朝的西安城还要大。
   平遥最著名的是它的古县衙,而宣化作为北方军事重镇和地方政治中心,城内的古衙公署更是大大小小不计其数。历代封建王朝都在这里设置各级衙门公署,比如谷王府,镇国府,总督府,游击将军府,万全都指挥使司,宣府前、左、右卫指挥司,巡抚督察院等等。
   宣化比较著名的衙署是清初的府衙、镇衙、道衙和县衙四大衙署。宣府的四座衙门,反映了当时宣化府在地理、政治上的重要地位。但如今这些建筑早已消失,我们只能根据想象,勾勒出它们的恢弘或者秀丽。
   天泰寺街二炮部队家属院内,传说为府衙旧址,也是原明巡抚督察院所在地;在牌楼东街消防队院内,传说为镇衙旧址,这里明代是镇朔将军府,清代是镇守总兵官公署,民国时期是口北镇守使署;牌楼西街得月楼酒店附近,传说为道衙旧址;和平街宣化四中附近,传说为县衙旧址……。随着朝代的更迭,这些古衙公署大多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当地文化部门只能根据历史考证,在原址处竖起块牌子,作为曾经拥有过的证明,供人们凭吊追思。
   宣化商业的繁荣大概也与平遥不相上下。随着明朝朝廷在边境设立茶马互市,开展了与北方游牧民族的贸易往来,宣化逐渐成为北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贸易集散地。当时宣化城内与平遥古城一样,也是商店栉比鳞次,门面高矮参差,商品琳琅满目,商贾游人络绎不绝,当铺和票号的规模可能不输于平遥吧。
   盖一幢像样的房屋是中国大部分人一生一世的梦想。中国人尤其是北方人十分看重房屋,发家致富或做官后就要精心修建房屋,因为房屋不仅仅是身体栖息之处,更是一种精神寄托,是主人身份和财富的象征。我想山西人在这方面是突出的代表。清人纳兰常安说:“塞上商贾,多宣化、大同、朔平三府人,甘劳瘁,耐风寒。”山西商人行商作贾积累了大量财富,他们有的就定居在宣化,投入大量资金,建筑深宅大院。这些由晋商建筑的民居,风格大抵与山西平遥、太谷、祁县的古民居一致,然而又有独特的韵味。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是宣化民风民俗的生动体现,也是宣化昔日繁华景色的生动写照。
   宣化最著名的一处古民居叫做马宅,是清代富商马氏修建的一处私家宅院。这个晋商出身、曾往来于茶马互市、后定居宣化的商人,生意遍布京津晋蒙,经过几代人的经营,马氏逐渐成为宣化知名的望族。
   马宅位于宣化城内大北街33、34、35号院,是一座四进四合院,由三个相对独立的院落和一个后花园组成。现存房屋100多间,占地面积约7500平方米。第一进院为外宅,是仆人和留宿一般客人的地方;第二进院是供奉祖先的祠堂;第三进院是主人的生活区;第四进院是规模较小的存放物品的仓库用房;最后面的花园是整个建筑中最漂亮的地方,亭台阁榭,花草繁盛,是家族娱乐、起居、游宴之所。进入后花园有两组青石小桥,正方的廊心墙上还镶嵌着两个雕刻大字,东曰“耕”,西曰“读”只是那两座小桥如今只在某个院落的墙角下露处委屈的一角,那“耕”和“读”字也被住户们随随便便地扔在院子里,做了下水道的遮盖。
   马宅的规模还在,只是在院落间添建了许多的民房,显的有点杂乱无章。在缺少文化的年代里,砖雕、花墙、牌坊、凉亭这类幽雅的庭院装饰统统被拆毁了,只有那青砖房屋正脊上的雕花和小院杂物后不经意间露出的精美砖雕,还在提醒着马宅曾经有过的兴旺。一位居住在这里的老大爷带领我们在马宅迷宫一样的院落里穿行,指示给我们他所知道的存留以及消失了的建筑古迹,脸上是不胜惋惜的神情。
   马宅的每一进院落,在沿街都设有一个门楼。门楼为仿木砖雕样式,不很高大,但刻有十分精细的砖雕,门楼两边写满了各种简易广告。站在马路对面看马宅,有些破败的样子。路上的行人以及刚刚放学的孩子们,以各种姿态从马宅门前经过,他们与马宅叠加成了一个个风景画。
   还有一座规模很大的三进四合院,在牌楼西街50号,曾经是中国共产党察哈尔省民主政府所在地。这里与宣化宾馆只隔了一条马路,原是由天主教察、冀、晋、鲁四省五个教区联合修建的天主教宣化大修道院,招收易县、汾阳、洪洞、临清和宣化五个教区具有高中程度的小修道士。但随着日寇铁蹄的踏入被迫解散,院址改为伪省公署。1945年晋察冀八路军解放宣化后,在宣化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察哈尔省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民主的行政省人民政府,选举张苏为省政府主席,并将原日伪省公署改为民主政府办公驻地。察哈尔省民主政府驻地在宣化虽然仅存在了短短一年的时间,但其作为中国革命历史上第一个省级人民政府,有着不同寻常的历史意义。
   从空中俯瞰察哈尔省民主政府旧址,整个院落呈“目”字型结构,青砖灰瓦,古色古香。整个大院分前、中、后三个院落,共有房屋120余间,有古城第一院之称。前院和后院为典型的北方四合院结构,中院则为中西合璧的建筑,哥特式的两层小楼为天主教我们教区主教公署,洋铁皮屋顶和廊檐带有明显的西方建筑风格。
   院落虽处在繁华的闹市区,却不失为一个幽僻之所。砖柱廊檐在阳光下撒下明暗的影子,圆形月亮门上“宁静”、“致远”等砖雕更加衬托了这里的幽静和深远;哥特式的尖顶突立于红色铁皮顶上,形成明媚的构图;大门两侧的壁灯在青灰色的砖墙上黯然相向;街上的行人从半开的大门缝隙中倏忽闪过……